新闻详情

一座活了千年的古城。

2016-07-28 11:25

为了拍摄“广东历史文化名街、名镇专题片”马不停蹄的来到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名街——太平街义兴甲巷。


古城刚经历了一场夏雨的洗礼,雨还在一滴一滴的从灰蒙蒙的云层中掉下来,似乎还不尽兴。雨水将整个古城都冲刷了一遍,一切看上去都显得那么清晰,同时也将多日来笼罩在古城的闷热驱赶殆尽。



牌坊街


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古城内保留了广东目前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,太平街作为潮州的地标也被列入了“中国历史文化名街”。

太平街历经千年的风雨,凝聚了潮州传统文化的精华,成为古城最繁华街段,见证了潮州文化、经济的发展。太平街又叫“牌坊街”,在不到2000米的街道上整齐有序的竖立着24座牌坊。




牌坊下蹲着庄严的石狮,牌坊上各种花鸟、人物雕刻栩栩如生,向来往的游人展示着潮州建筑独特的魅力。

站在巍峨的石柱下,你可以感受到每座牌坊代表着不同时代潮州人文的鼎盛,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(1517年),最晚的建于清乾隆五十年(1785年),时间跨度数百年,构成了一部简明的潮州文化史。



骑楼


街道两边是中式风格的骑楼,十九世纪末西洋建筑传入中国,作为古城经济最繁荣的街道,太平街两边的建筑逐渐被改造成了骑楼的形式,但潮州的工匠巧妙的融入了中式的浮雕花纹作为装饰,使太平街少了一分都市风情,多了一分文化底蕴。




骑楼一般为2~3层的建筑,1楼大多为商铺,美食、特产等各式各样的商品都有。有小时候喜爱的手工画糖、牛肉丸、结婚礼饼等等,每家店都有络绎不绝的客人。




除了美食,还有早茶店、理发店、百货店等店铺,每一家都充满浓郁的历史感,漫步在铺满石板的牌坊街,仿佛时光倒流,古城繁荣依旧,让人流连忘返。




广济桥


早在北宋时期,太平街便已基本形成,直通古城南门,街道尽头便是古色古香的城门楼和广济桥,与太平街两边的骑楼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



牌坊街两边除了骑楼,还有无数个巷口,古城中的小巷纵横交错,铺开了古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狭长的小巷中保留了潮州最古来的民居建筑、最传统的文化和最动人的历史故事。置身巷中,潮州古城的历史记忆,可以窥见一斑。




义井巷


潮州古城水井甚多,这里的古井代代流传,人们对井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感情。相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昺被元兵追杀,避至潮州,正当口渴难忍时,恰见路旁一口井,井水清澈,奈何没有汲水工具,随长叹一声:难道井水也欺朕么?话音刚落,但见井水上涌,直至井面,赵昺大喜,掬水痛饮,即赐封此救命之井为“义井”,这也是“义井巷”的由来。




李淑英 和“潮绣”


甲第巷,巷名取勤奋苦读、科甲及第、显祖耀宗之义,集中了数十座宋代、明代、清代、民国时期宅院。这些古民居,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,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。

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甲第巷,很难想象被称为大师的潮绣传承人——李淑英,竟隐居于此深巷老宅中。她的“二针龙鳞转针”技艺被誉为是潮绣的独门绝技,她的针法,不仅古朴大气,也能保持潮绣传统的富贵堂皇气象。李淑英的作品屡屡获奖,并获得了认可,也正是如此,潮绣才得以让世人熟知,不时会有游客慕名而至,游览之余参观李淑英的潮绣作品。





李得浓和“潮州木雕”


古人云,小隐隐于林,大隐隐于市。这句话一点都没错,因为在这古城中还有另一位大师,潮州木雕传承人——李得浓,说着说着就走到了李老师的“浓园”。自古潮州出良匠,李得浓可以说是当代当之无愧的第一潮州木雕大师,今年已60好几的他依然放不下木雕,每件作品都依然亲力亲为,精益求精。






从“浓园”出来,我们依旧搜寻着关于古城的传统文化,不经意间在“太平社区甲第乐苑”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潮剧;见识到了精美的鼻烟壶技艺,古城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还没说完,好像怎么也说不完。






不知不觉,又下雨了,其实外出拍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,摄像师简直就是个会拍摄的搬砖工人。但是,这次却不一样,这是一趟文化之旅,潮州传统文化不仅让每个潮州人魂锁梦萦,而且还让每一个见识过它的人叹为观止。从没见过这样一座城,被文化渗透到了每个角落里,这座已经活了千百年的古城中,潮州文化的故事还在继续......


“广东历史文化名街、名镇专题片”感兴趣的小伙伴,记得时刻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动态喔!!



(完美的分割线)

Surprised!!

没想到吧,还有精彩内容喔!!

这是一个集文化高雅新奇有趣于一体的生活资讯公众号

想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吗?

赶快关注吧!!




若想了解更多文化资讯,请关注品瑞文化公众号


作品《追光万里》
会员登录
登录
我的资料
我的收藏
留言
回到顶部